1月1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9年轮值会长高祥明做了题为《继往开来、砥砺奋进,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全文如下:
继往开来、砥砺奋进,
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努力奋斗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六届一次会员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报告一下5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巨大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提出2020年重点工作建议,请大家审议。
一、过去5年行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5年,是中国钢铁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的5年;是努力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行业综合竞争实力再上新台阶的5年。5年来,我们先后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给了我们盘点奋斗历程、展望美好未来的契机。
(一)去产能取得成功,行业保持持续平稳运行
2015年,中国粗钢产能达到11.28亿吨,而粗钢产量只有8.04亿吨,产能利用率71.3%。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大背景下,中国钢铁工业诸多问题相互叠加、相互影响,企业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2016年~2018年,在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全行业迎难而上,仅用3年时间,成功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务院提出的去产能上限目标;依法依规全面取缔“地条钢”,市场环境得到有效净化,优质产能得以发挥,产能利用率恢复到合理区间。
随着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钢铁产需重归平衡,行业运行基本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回升、2018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中国钢铁去产能成果,不仅使中国钢铁企业受益,也有效带动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复苏。
具体来说,一是钢铁产量保持持续较高增长。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为8.04亿吨,预计2019年粗钢产量将达到9.8亿吨左右,5年累计增长1.76亿吨,增幅21.9%。
二是钢铁出口总量下降,结构优化。2015年,全国钢材出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1.12亿吨,预计2019年出口6500万吨。出口钢材的板管带比从51.99%增长到73.25%,出口单价从559美元/吨增长到831美元/吨。
三是钢材价格回升企稳。2015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下跌,CSPI指数年度平均值为66.43点,2018年平均值为114.75点,2019年指数虽略低于2018年,但总体平稳。
四是行业利润回升,资产负债率下降。2015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亏损846.88亿元,2019年预计实现利润1800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末的71.04%下降到了2019年11月末的63.59%。
(二)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近几年,在全球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倒逼下,广大钢铁企业围绕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五大重点工序,积极开展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高温烟气循环分级净化技术等的研究,首钢、宝武、安钢、河钢、太钢、德龙、中天等一批钢铁企业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并率先取得突破。同时,通过减量置换进行装备升级,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和指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为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兼并重组取得突破,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宝武重组,打造了中国的世界级“钢铁航母”,宝武与马钢、重钢重组,基本完成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布局,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建龙集团先后重组山西海鑫、北满特钢、阿城钢铁、西林钢铁、包钢万腾、宁夏申银,规模扩大、布局优化、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地位进一步提高。德龙集团通过司法重整方式重组渤海钢铁,合并产能达到3000万吨,一举进入行业第一梯队。中信特钢重组青岛特钢,构建了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特钢龙头企业集团。沙钢成功重组东北特钢,抢占技术制高点,普钢变“特”。这些具有“破局”性质的经典案例,为跨地区、跨所有制“混改”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行业综合竞争实力增强
5年来,钢铁行业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亮点不断,有力推进了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具体来说,一是科研投入不断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行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2015年的561.2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06.8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由0.89%增长到1.05%;有效发明专利数由2015年的12322件增长到2018年的17006件;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15年的662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5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63%。5年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3项;387个项目获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66项。
二是钢铁材料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宝武、鞍钢、太钢、首钢、中信特钢、东北特钢、河钢、包钢、钢研集团等单位一大批高端产品研发成功,有力地支撑了高端装备制造用材的国产化。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轮、轴、转向架材料顺利完成运行考核,0.02mm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手撕钢)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高性能冷轧淬火延性钢QP1500、2000MPa级热成型钢汽车板实现全球首发,新能源汽车电机用钢等一大批超高强度钢、不锈钢及高温合金研发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在高端产品开发实现突破的同时,钢铁产品实物质量也在稳步提升,,5年间,累计有625项钢材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41项钢材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钢铁制造智能化发展迅速。5年来,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持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指数2019年达到53.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9%,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9.8%,总体处于重化工业领先水平。在两化融合基础上,钢铁行业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将智能化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加快推进先进装备、先进材料、先进工艺与工业互联网的有机融合。目前,钢铁行业已经打造出9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宝武、鞍钢、太钢、南钢等企业在智能车间、智慧矿山、大规模定制等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四是标准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围绕“热轧带肋钢筋、钢结构用钢、船舶用钢、电工钢”等领域,重点开展了135项标准的制订工作;完成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不锈钢、工模具钢、合金结构钢等特钢系列重点标准的修订工作。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重点在高强汽车用钢、超超临界锅炉用钢、核电用钢等领域开展了近200项新材料标准的制订,促进了先进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五)“走出去”落地开花,国际化水平提升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钢铁企业“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海外钢铁生产基地项目,如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百年老厂重焕生机;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综合钢厂项目顺利投产,生产经营逐步稳定。
为统筹行业对外投资合作,2017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正式成立,钢铁国际产能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钢铁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六)行业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高质量人力资源队伍。5年来,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的深入推进,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工作取得显著成果,高质量发展特征显现。
一是劳动效率大幅提升。5年间,钢铁行业按主业在岗职工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从504吨/人.年增长到736吨/人.年,增长率为46.03%,创十几年来最大增幅。
二是人员结构显著优化。经营管理人员占比降低0.3个百分点,操作人员占比降低0.96个百分点,技术人员占比提高1.26个百分点。
三是人力资本竞争力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幅持续超过工资增幅,行业吨钢人工成本从193元/吨下降到178元/吨,吨钢人工成本降低15元,人力资本竞争力扭转了多年下降的趋势。
5年来,钢铁行业总体运行平稳、稳中向好,但同时稳中也有忧,尤其是2019年出现的产能释放快、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亟须各方面关注、解决。
二、第五届理事会及协会开展的主要工作
5年来,协会同广大会员一道,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在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内容非常多,这次会议专门印发了协会5年工作回顾供大家参考,在这里我仅就几项重点工作做一简要报告。
(一)统一认识、加强自律、维护行业平稳运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钢铁产能扩张,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价格竞争日益激烈,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行业利益。另外,随着钢铁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以及钢铁期货产品增多、金融属性加强,钢材价格波动更加频繁。协会一直高度重视维护行业平稳运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不断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发布统计数据、钢材和铁矿石价格指数以及行业分析报告,努力做到行业运行和需求信息对各类市场主体公开、透明。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需求和订单组织生产,不打“价格战”。
二是不断加强与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的高层交流,在理念上取得共识,共同维护互利共赢的铁矿石市场秩序。2016年~2018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出现了难得的钢价回升、矿价稳定、产业链上利润分配趋向合理的态势。
三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局势,稳定钢铁出口。在国外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时,协会第一时间发声,表明立场,认真分析对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的影响,组织企业积极应对。另外,及时发布重点国家和地区预警信息,积极开展双边交流磋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问题激化,取得了针对中国钢材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下降、钢材出口维持在相对合理水平的良好局面。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在2018年取得美国“337”调查三个诉点完胜,维护了中国钢铁的声誉和形象。
(二)配合政府部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
在行业面临重大困难的2015年,协会通过实地调研和组织企业座谈等,准确把握行业态势,研究提出钢铁去产能扭亏脱困方案,受到国务院领导及各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作为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协会积极参与《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和《关于推动钢铁行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制定,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在反映企业诉求、配合调查核实、参与抽查督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协会组织专家参加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地条钢”、防范死灰复燃和巩固去产能成果专项督查、检查和验收等工作累计超过2000人次。
2019年以来,充分发挥“地条钢”及违法违规产能举报平台作用,及时将收到的社会举报线索上报部际联席会议,积极参与举报线索实地核查工作并组织专家参加“部级联席会”督查组,努力巩固去产能成果。
(三)持续推进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去杠杆
推进钢铁行业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协会与财政部会计司共同研究钢铁行业财务核算制度,推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的通知》,研究制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实施办法》。2017年尝试开展加工成本对标工作,2018年正式实施。
推进企业去杠杆工作,防范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加强了对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杠杆率变动原因的分析,按季度对重点统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杠杆率进行跟踪分析并报送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在去产能过程中的债务处置、僵尸企业负债处理等问题;促进相关金融机构以低息资金收购银行对企业的债权、再将债权转为股权实施债转股,解决钢铁企业债转股中名股实债问题;协调解决企业贷款结构优化问题,将短期银行贷款转为长期银行贷款;引导企业进一步调整投资策略,量力而行审慎投资,多措并举去杠杆。
(四)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和规划的制定,反映企业诉求,引领行业脱困发展
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文件的制修订。组织有关单位研究钢铁行业科技发展重点及战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制,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为引导示范,从基础研究、关键产品技术开发到产业化示范及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创新链布局,开展攻关。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编发《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和路径》。
积极参加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召开的座谈会和组织的调研,积极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如针对部分地区环保“一刀切”的问题,推动实施鼓励先进企业的差别化环保限产和“错峰生产”;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反映行业扭亏脱困的成绩,争取摘掉产能严重过剩的“帽子”,实施有保有压的差别化信贷政策;针对城市钢厂搬迁、产能置换出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针对企业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坚持不懈争取减税降费。
(五)加强对外宣传交流,改善中国钢铁形象
协会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大力宣传我国钢铁行业在去产能、绿色发展、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增进社会公众对钢铁行业发展的了解。尤其是针对国内外对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有关工作的误解和质疑,协会及时通过行业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加强宣传,积极利用组织参加G20全球钢铁论坛、经合组织钢铁委员会例会、世界钢协年会和双边交流,以及主办中国国际钢铁大会、钢材市场和贸易国际研讨会、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等重要国际会议的机会,宣传钢铁去产能和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和付出的巨大代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协会为行业、为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协会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协会向广大会员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广大会员企业更好地承担起应尽的义务,一如既往地支持协会工作。
三、2020年行业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任务
(一)2020年行业形势
2019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醒大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会议明确了2020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为“四个坚持一个统筹”。“四个坚持”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一个统筹”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综合判断,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这为钢铁行业保持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我们一方面对形势的严峻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
(二)2020年重点任务
2020年钢铁行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做好稳运行工作。按照这一总体要求,钢铁行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统一思想,引导预期,维护行业平稳运行。钢铁行业要彻底转变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竞争的老路,将认识统一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企业要保持定力,强化自律,合理控制生产节奏,共同维护市场稳定。协会将下大力气做好供需两端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和诉求,增加市场透明度,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2.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严禁新增产能。当前,协会正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钢铁产能、产量摸底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对专项督查中发现的拆除中频炉后上电炉的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杜绝违规新增产能;严格执行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在2020年6月之前全面淘汰以中频炉为主生产不锈钢、工模具钢等钢种的落后工艺;配合做好相关产业政策制修订工作,发挥政策组合功效,反对仅仅以局部行政区划为界进行的同城搬迁。
3.推动差别化环保限产和“错峰生产”、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尽管钢铁行业在环保方面进行了较大投入,但总体还有差距。协会一方面要组织开展环保对标和超低排放改造经验交流,同时,将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减产、停产“一刀切”,统筹超低排放政府支持专项资金,争取减免环境保护税,加大环保技术补助资金投入。
要组织研究并推动在钢铁产能集中且环境负荷过重的地区实施“错峰生产”,促进环保分类管控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反对以任何理由对合规生产的钢铁企业实施“无差别”的频繁停限产。建议推行“以控制排放总量为基础,以差别化管控为导向”的“错峰生产”方式,限制落后,保护先进,促进整体环保水平提升和稳定、有效益的生产。
4.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长期以来,行业结构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始终存在,导致钢铁行业在化解过剩产能、市场有序竞争、行业平稳运行、产业布局调整、技术研发创新、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既缺乏掌控能力,又缺乏自律能力,制约了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协会将继续推动形成行业共识,推动国家尽快发布关于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有关政策,推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更大进展。
5.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一要抓共性技术,二要抓“卡脖子”技术,三要抓面向未来的前沿技术。协会将于近期启动建设钢铁工业大数据系统,为钢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数据支持。协会正在筹备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和“钢铁材料应用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统筹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鼓励中国宝武、河钢集团、建龙集团等在开发“氢能冶金”技术方面的努力,支持宝武钢铁集团筹备成立“全球绿色低碳冶金联盟”。鼓励和引导中小钢铁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走“专精特新”之路。
6.建立实施钢铁原材料保障战略。一是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监管。协会将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铁矿石等大宗原燃料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国际矿山企业的招标行为,打击市场垄断和恶意炒作。推动期货市场为钢铁行业服务的有效性,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严查违法违规交易和行为。二是研究改进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定价机制。继续加强与主要铁矿石供应商的高层互动,强化和落实建立互利共赢上下游产业链的共识;推动铁矿石供应商和钢铁企业多利用现货交易平台成交,提高现货交易样本量和透明度;推动非单一指数定价,完善进口铁矿石定价机制。三是多措并举,拓宽铁矿石供应渠道。进一步推动降低国内矿山税费,稳定国内铁矿石、石灰石等的产量;进一步推动降低废钢加工环节增值税,放开废钢进口,促进废钢加工产业发展和废钢市场的平稳运行;大力支持建设海外铁矿石生产基地,提高权益矿比例。
7.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奠定钢铁强国的人才基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聚焦问题求实效有机结合,用党建引领钢铁行业克难攻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钢铁行业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河南希旺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现代钢铁商贸企业
加微信咨询
扫码分享手机站